好久没写东西了,有点忙,也有点懒。
年前,在忙一个项目,年后终于上线了。给大伙儿推荐一下吧:
其实这段时间,一直在想一些事情,可能是打字的速度实在跟不上思想的速度,一直也没写出来。
这样不好,还是想一点就说一点吧。
关于 “不可能”和“可能”的故事。
我妈在炒股票,炒了好几年,也赔了好几年。每天都要看财经评论和股市预测。我始终觉得这类评论完全是跟没说一样。细心的你,仔细听听,就会发现,在这些评论人对未来的股市做预测的时候,总是用“应该”、“基本上”、“差不多”和“我认为”等词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我说“中国石油”这个股票明天大涨,注意,是“应该”大涨,要是涨了,那就是我NB,要是没涨,跟我没关系,因为我说过是“应该”了。
中国人爱吹牛,但不爱负责任。
总是把话说得滴水不漏,你永远挑不出他的毛病。
这里面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:“对未来的预测”。
我们总是习惯,用过去的经验,来判断未来的可能性。
看看各大新兴的Web2.0网络公司吧,从各大成功网站挖来产品总监等人,由他们来设计产品。小网站的老总们认为,有经验的人来指导网站,就很容易成功。
我觉得事情不是这样的。
我们处在互联网这个行业,他的性质,就是没有规律可循。
所有成功的互联网企业,都是在做一件事:把不可能变成可能!
而另外一些永远成功不了的互联网公司,他们也在做一件事:复制别人成功的经验!
举个简单的例子,几百年前,中国人第一次见到外国的由钢铁打造的轮船时,认为这是不可能的,一堆大铁疙瘩,咋就不会沉到海里呢?莱特兄弟在一百多年前,试验飞机的时候,旁观者肯定用一种嘲笑的眼光看待:一堆铁疙瘩,能飞上天?
英国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,因此成为了18世纪的海上霸主。
美国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,因此成为全球航空业的领先者。
这样的例子太多了。
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,有经验的人太多了,但往往是这些人,限制了行业的发展。
前一段时间,有个成功的老总刚开始创业,就放出话来:搞互联网没有一个大的团队是做不了的。
我看未必。
如果说,在混乱的项目管理之下,开发团队在一个新手的带领下,测试团队使用落后的测试方法,运维团队采用手工的方式管理服务器,那么,再简单的项目,也要一个人员众多的团队才可以进行下去。
如果采用成熟的开发框架,把一些重复的毫无意义的劳动全部由机器完成,开发人员的数量可以大幅减少,开发人员可以把精力放在最关键的模块中;采用自动化的测试框架,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,那么每次程序有新的修改或升级时,回归测试只要一个脚本,便全部完成,输入个命令按一下回车就ok了,需要很多人吗?采用先进的服务器集群管理架构,同步文件和部署环境,完全由自动化的脚本去做,就算有一万台服务器,同样也是一条命令的事,需要很多人吗?
采取原始的、手工的操作方法,注定了效率低下。
带头这样做的人,就是因为,他们只相信原有的经验,没有勇气,没有信心,没有意识去尝试新兴的敏捷开发之道。
现在总有人去评价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未来。
全都是基于个人的旧有经验去判断,这类文章我现在一眼都不看,都是废话。
在我们感叹互联网行业里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时候,是不是也应该领悟到一些内在的原因呢?
我认为内在的原因就是创新!
以传统观念去判断未来的人,永远不会领悟创新的巨大潜力。
实在不知道怎么写,表达能力真是跟不上思想的节拍。
总结一下:把不可能变成可能,坚持不懈,努力创新!这才是你的未来!